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什么
洞口、孔隙、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写了洞口、孔隙、内洞三个景点。 洞口: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同"物"字读音)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 孔隙: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
记金华双龙洞外洞的描写顺序及特点
记金华的双龙洞外洞的特点是:景色优美、洞口狭长。《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记金华的双龙洞分段写段意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
扩展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相关问答
Q1: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啥呀?
A1: 哎呀,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叶圣陶老先生带着我们游了一趟金华的双龙洞嘛!他详细描述了进洞的过程,特别是怎么通过那个窄窄的孔隙,还有洞里头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石笋,简直就像进了另一个世界似的,读起来感觉自己也跟着去了一趟呢!
Q2: 教学实录里头,老师是怎么引导学生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的?
A2: 哎,这个教学实录有意思得很!老师先是让学生们自己读课文,然后提了好多问题,你们觉得双龙洞最神奇的地方是哪儿?”“叶圣陶是怎么描写洞里的景象的?”之类的,接着还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感受,最后老师再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描写手法,整个过程互动性超强,学生们都参与得很积极!
Q3: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对学生有啥教育意义啊?
A3: 哎呀,这篇课文可不只是带大家游山玩水那么简单哦!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叶圣陶老先生那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能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还能学到怎么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提升写作能力呢!
Q4: 教学实录里有没有啥特别有趣的教学环节?
A4: 当然有啦!其中一个特别有趣的环节是“模拟游洞”,老师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导游、游客等等,然后按照课文里的描述,模拟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描述得可生动了,简直就像真的在洞里探险一样!这个环节不仅让课堂气氛超活跃,还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合玉灿]投稿,不代表实战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p360.cn/jiehuo/202411-92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实战派的签约作者“合玉灿”!
希望本篇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什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实战派]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什么洞口、孔隙、内洞《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写了洞口、孔隙、内洞三个景点。 洞口: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